人事处: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08-13

五年来,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党管人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为目标,以特色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手段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提供基础性支撑和战略性支持。

坚持党管人才 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准确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定位,着力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新时代人才观落到“引育用服”全过程各环节,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系、人才工作管理体系和思政体系。成立了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人才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科学决策、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构建校院两级人才工作管理体系,发挥二级学院人才工作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学院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人才工作组织体系。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构建“党建引领、榜样示范、底线约束”三位一体的教师思政工作体系,统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浓厚的爱才氛围。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引导广大人才心怀“国之大者”,涵养家国情怀、激发奋斗精神、弘扬道德风尚。紧密结合学科建设需求,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坚持师德为先 教师队伍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

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工作,激励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督促指导各二级单位落实落细师德师风建设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师德考评、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明确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和分工,优化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程序,加大师德失范行为处置力度,有效规范了教师教书育人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格师德考核,强化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将师德表现作为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人才项目申报等首要要求。将师德师风学习教育与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新入职教师培训、教师职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教育学习日常化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和开展警示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道德风尚,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发挥引领示范,好老师引路人不断涌现。近三年先后有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坚持引育并举 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立足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按照“引育并举、刚柔结合”的思路加强人才建设工作,出台了《黄山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黄山学院外聘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等制度近20项,涵盖教师引进、培育、待遇、奖励和柔性聘用、考核等所有环节,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强化以才引才、柔性用才制度保障。五年来,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55人,培养的52名博士毕业返校工作。专任教师数净增190人,博士研究生净增168人。坚持柔性引才,依托长三角一体化,以黄山市“迎客松英才计划”为契机,结合学科、对标专业、对接产业,重点柔性引进能够引领专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引领支撑一流专业和硕士单位建设,五年来,柔性引进学科带头人2人,外聘兼职教师近400人。聚焦素质提升,加快领军人才建设。近三年,新增二级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省级三类人才21人,实现了人才质量和人才层次持续提升。

  

  

坚持多维发力 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凸显

  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际交流合作等构筑立体化发展平台,多维度促进教师成长。

  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全面落实新进教师导师制,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职业能力发展、课程思政、教育信息技术等内涵,构建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多形式、多维度开展教师培训。五年来,累计完成200余名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派出教师攻读博士学位80人、境内外访学91人、博士后研究15人,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培训1000余人次。

以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为平台,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选派教师进工作站挂职锻炼、推行博士入企“科技副总”,鼓励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教师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形成高校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地方助推高校发展的双赢局面。五年来,共建立“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42个,选派113名教师进行“双能型”培养,选派18名博士入企担任科技副总。现有“双能型”教师55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1.53%。

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服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围绕硕士单位建设和学科发展定位,坚持广育精引,精准发力,提前布局,抓实博士后工作,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不断打造创新人才高地。2017年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先后有7名博士进站开展科研工作,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已顺利出站,在2020年度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综合评估中学校荣获优秀等级。

搭建境外交流平台,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实施青年教师海外长期研修和短期海外交流计划,拓宽教师出国研修渠道,支持教师通过攻读博士学位、访学研修、国际会议等多种途径赴境外交流及合作研究。定期开展“访学归来话发展”汇报会,有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五年来,赴境外攻读博士学位、访学进修的教师64人,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0余场,专任教师中具有三个月以上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者173 人,占比19.74%。

坚持改革创新 教师队伍活力进一步释放

爱才方能招才、留才、生才,学校积极升级学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的一站式服务体系,简化办事流程,推进人才工作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服务,为高层次人才申领了“黄山优才卡”,争取地方政府在购房补贴、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最大支持力度。以编制周转池制度为契机,严格把握好职称评审权下放机遇,坚持破除“五唯”,发挥好职称的指挥棒作用。五年来,晋升教授53人,副教授89人。落实领导常态化联系人才机制,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午餐会、教科研沙龙、节日慰问等形式,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为人才安心工作、潜心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环境。优化人才聘用、评价和激励制度,着力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统筹实施好“新安学者”、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政策,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充分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

下一步,人事处(教师工人部)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抓好人才兴皖工程各项任务落实,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可持续性发展,满足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提供师资保障。

(撰稿:人事处;责任编辑:赵睛;审核:曹盈 徐德平)